金秋時節,中華大地灑滿了迷人的色彩。沃野田疇間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。
在山西大同,一株株鮮艷的黃花菜鋪滿廣場,在陽光的映襯下絢爛奪目,有600多年種植史的小黃花,正日益成為讓鄉親們致富的“振興花”。
隨著鄉村富民產業的不斷推進,“豐收”已經不僅僅是量的豐產,“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”成為新時代豐收的新內涵。
2011年,謝環大學畢業回到家鄉,流轉了500多畝稻田。他帶回來了新技術、新知識、新理念,村民們都叫他田里的“秀才郎”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“新農人”聚集在中國的農村大地,他們把鄉土當熱土,運用新技術、新知識、新理念帶來了農業生產的新變化,為糧食豐收注入新動能,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。
在河南開封市尉氏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中,5G基站、墑情監測、苗情監測、病蟲害防治等設備一應俱全,農業“黑科技”隨處可見。
近年來,一系列新技術讓智慧農業在廣大農村地區生根發芽?,F代農業科技和大數據應用在農田里“碰撞”,農業現代化這根“金扁擔”的“成色”越來越好,連年豐收的底氣也越來越足。
“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,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,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”的美好愿景,正在鄉村成為現實。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,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升騰。
記者:姚羽 程濟安 姜亮 尚昆侖 薛寧婧 徐偉 原勛 賀宇軒(報道員)
編輯:杜瑞
配音:董千齊
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